菊科是世界上植物类群中最大的科之一,超过3万种,同时也是我国植物最大的科,拥有2400余种。厚喙菊属(Dubyaea)是菊科菊苣族还阳参亚族(subtribeCrepidinae)的一个具有大约15种...
阅读全文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收录于《中国药典》的各个版本,具有...
阅读全文菌根(mycorrhizae)是地球上最普遍存在的植物-真菌共生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植物从真菌处获得矿质元素,作为回报,植物将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等回馈于真菌。这种共生关系被认为在植物从海洋拓展到陆地...
阅读全文气候变暖引发的植物物候改变可能会影响植物自身资源分配,由此改变物种适应性,最终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展叶和开花分别代表一年中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开始,是最重要的两个植物春季物候期。诸多研究发...
阅读全文王四宝研究员正在观察按蚊求偶行为 杨正行摄...
阅读全文近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的部分苜蓿和燕麦种子已在实验室发芽出苗,长势喜人。 太空育种是获得优异牧草种质资源,提升牧草品种选育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突破性的牧草新品种的重要手段。“嫦娥....
阅读全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解...
阅读全文地下水和其中的养分维持着荒漠深根植物的生存。在种子萌发后立即进行根系的快速伸长是荒漠深根植物获得深层水源和养分以避免水养胁迫的关键。然而,在荒漠深根植物根系到达地下水之前,幼苗对表层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
阅读全文2021年1月13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蒋超研究员在Nature Protocols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personal biotic and abiotic airborne e...
阅读全文周利军1 林小兵1 武 琳1 黄欠如1 俞 莹2 张鸿燕2 郭乃嘉2 张 云3 刘 晖2* (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3.天工方圆建设集团)...
阅读全文中新网丽水1月19日电(见习记者 胡丁于)19日,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近日,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1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Megohprys baishanzuens...
阅读全文通常情况下,细胞内有三个主要的NADPH生成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叶酸代谢途径和苹果酸酶代谢途径。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NADPH作为细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分子,参与生物体内还原性生物合成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但是细胞如何...
阅读全文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协召开了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会上隆重发布了 2020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由中国植物学会推荐的“全智能植物工厂产业化关键技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十项先导技术之一成功入选...
阅读全文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luRs)是异源四聚体的阳离子通道,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绝大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导。不同类型的受体根据其亚基组合的区别又可被划分为不同的受体亚型。突触受体亚型组成的不同介导了突触功能和可...
阅读全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
阅读全文